体制内做好工作的家学渊源

2023-6-27 14:04| 发布者: yanghandsome123| 查看: 1627| 评论: 0

摘要: 想要在体制内做好工作,有两点是必须在实践中体会领悟揣摩的:分寸感,进退感。只有有了分寸感与进退感,才能够做“正确的事”,才能够“正确做事”。倘若没有分寸感与进退感,那么“对的也是错的,能行的也是不行的 ...
想要在体制内做好工作,有两点是必须在实践中体会领悟揣摩的:分寸感,进退感。只有有了分寸感与进退感,才能够做“正确的事”,才能够“正确做事”。倘若没有分寸感与进退感,那么“对的也是错的,能行的也是不行的。”

那么分寸感与进退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
顾名思义,分寸感就是在做事的时候能不能把握住公与私之间的关系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,会不会逾越边界?例如,在体制中尝尝听见一句话:“做的越多错的越多。”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把握住“分寸感”犯的错误,是大包大揽,无效蛮干,硬上的结果。明明这个工作不是分内之事,而且自己也不了解,没有把握做的事情,做了很容易就做错。或者是做了的事情先斩后奏,不与领导进行沟通、报备,那么做的再好,也是错的。还有,就算你既没有乱做,也报备了,但是向上汇报的时候无法突出自己做了什么,无法让领导体会到自己的能力,也是不可以的。

显而易见,想要把握好“分寸感”就要做到:分内之事全部做,顶格做,努力做;分外之事选择做,适当做,自己吃不下的,不要做,能吃下的,适当做。做了也要随时报备进度以及结果,一切以领导为主,让领导知道你在做什么,自己的进度是什么。这既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,也是一种对领导的保护,更是一种对单位的保护。

进退感有点难理解,其意大致为领导说一,你能做三想五,此为进。领导面露难色,事出反常,你能退避三舍,想出原因给出对策,此为退。进退感的核心就是“适应与预判”。就是根据领导的履历与和领导相处的过程,来判断领导的做事风格与方式。通过和领导长期的磨合,总结出一套领导的思路,然后处理问题的时候顺着领导的思路来,领导说一你做三想五。那领导必定会欣赏你的工作。但是明显的,进退感不是知识,而是一种与人交往的经验,所以更需要长期的人事经历。每临大事有静气。其次,就是要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,然后不折不扣的去执行。把握住每一次和领导配合做事的机会,才是上策。

除了这两“感”之外,还需要破除几个错误观念。

其一,体制内工作并不高大上也并不神秘,更多的是脏活累活等鸡零狗碎的活,甚至还有很多形式主义的活。但是这些事情并不是完全无用的,形式主义也是用来工作留痕用的,互联网大厂有工作周报,体制也有各种报告。再加上体制内很多工作并不是量化考核的工作,那就更需要处处留痕来证明自己的工作,让领导看到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。

其二,体制内并不是关系为王。体制内反而是最能力为王的,和稀泥和端水大师以及走狗反而是最难升迁的。这里指的能力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能力,即使是互联网公司的CTO也不是该公司最厉害的程序员工程师,而是能够带领其他工程师的工程师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想要在体制内向上走,业务过硬,能够团结同事,能拿主意能担责的人才最有可能升迁。尤其是越往高处走越是这样。越往高处走那基本人人都有点关系,所以关系在这里是用处最小的。大家都有关系的情况下,凭什么升迁A不升迁B呢?想要维持单位团结,那还是只能用业务能力以及群众评价来决断的。

其三,巴结领导吃相不要太难看。巴结领导不是公共场合巴结,而是通过与领导的工作配合建立信任关系,再去私下交流。最好不让第三者知道你们私下关系好,最好完全看不出来。只需要在最后决定的时候领导点你的菜就够了。这样做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同事排挤,也可以维护领导名声。哪些仗着自己和谁谁谁关系好的飞扬跋扈的人,往往下场是很惨的。

其四,工作中不能做“老好人”。上文已经提到,和稀泥是做不成事情的。在工作前期的时候,通过工作风格树立自己的工作规矩是相当重要的。某些事情做就是做,不做就是不做,谁来都没有用的。而且要一视同仁,不能说A来就做B来就不做。身正不怕影子歪是任何职场不变的黄金法则。

最后几点建议。

首先,工作中不要怕脏活累活。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才在领导面前有议价权,才有自己谈升迁讲身份,做事扎实有手段。

其次,工作中不要怕犯错。只要是人都会犯错,但是更重要的是犯错之后你如果处理工作中的错误。犯错在工作中既是危也是机。危中有机,危可转机。如果能把一个错误处理的非常漂亮,那么也会在领导面前留下很好的印象,甚至提拔重用。

最后,如果想不出来自己如何应用在实际工作中,那就去具体观察别人是怎么和领导汇报的,他们都会做些什么。多观察多揣摩,必定有所收获。

另外送给大家一句话:“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究竟花落谁家,一定要坚持到最后,定会有所收获。“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相关分类

手机移动端

暗狗读书

微信客服

AI材料小助手

关注公众号

免费资料

顶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