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试真题热点预测更新系列
近期,有网友反映北京故宫博物院只能通过网络预约门票,对不熟悉网络购票的老年人而言难以操作。同样,近日上海一位老人也因使用“不能上网”“不能移动支付”的“老年机”无法购买电影票,最终只能失望而归。两则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。对此,你怎么看?上述两起事件的共通之处,一个是对象都是老年人,第二是都因为不会网络支付而导致行程受阻。其实这两起事件并不是孤立的。在疫情期间,因为出小区、乘车、进商场等处处都要求扫健康码,导致很多老年人出行困难,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。近些年来,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,“数字化”、“智能化”正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,深度融入了我们的工作生活。然而,当我们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一路“狂飙”时,老年人的需求却被越来越多领域忽视,甚至让一台小小的智能机成了阻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“拦路虎”。
在一个崇尚孝道、尊老爱幼的国度,老年人的合理需求理应得到更多重视和满足。因此,当面对诸如故宫博物院的此类做法时,我们不仅要问:数字化时代下,老年人究竟如何跨越“数字鸿沟”?
事实上,许多老年人屡屡遭遇数字困境,不是因为他们自身固执守旧、抗拒新事物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老年人生活的时代,和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在信息获取、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,因而导致这一群体在信息化时代集体出现脱节的现象;另一方面,随着年龄增加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,视觉、听觉、思维逻辑能力会渐渐弱化,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相对减弱。再加之老年人群体不是互联网原住民,因此在互联网上发声的机会微乎其微,他们的合理需求也很难进一步传递给社会各界,最终导致“数字鸿沟”问题在老年群体身上愈演愈烈。
在未来,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,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数字化成为老年人的可选项,而不应该是强制项。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社会,应是扶老携幼、多元包容的和谐社会。在社会生活步入快车道的今天,我们也需要为老年人留下一条“慢行道”。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:
一是对于社会管理者与行业参与者而言,政策的制定与技术的开发,都要考虑多元需求。博物馆、医院、政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,更要带头践行,充分考虑老年人等群体的不同需求,在推行数字化建设时,保留人工咨询服务台、线下窗口、现金支付等功能,让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空间。
二是对于基层组织和家庭而言,帮助老年人主动融入信息时代也是应尽的职责。比如老年大学可以专门开辟相关课程,社区可以多举办公益活动,家庭内部也可以“小手牵大手”,重视老年人的生活困境,耐心引导帮助,这样许多购票难、看病难之类的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,每一个暂时的“掉队者”便能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,共同感受技术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。
最后,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以服务人类社会为根本,因此,我们要让冰冷的技术带有更多的温度,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适老化改造,在信息无障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。但也必须看到,与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比,我们仍任重道远。
页:
[1]